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将于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晚间20:00黄金档播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单霁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撒贝宁,歌手黄龄将和观众一起,开启一场浪漫的四川非遗之旅,去感受巴蜀大地非遗之美。节目通过非遗创新秀演、沉浸体验、还原绝技等形式,多维度呈现四川非遗的历史底蕴、地域特色和创新成果,为全国观众送上一场最具四川味道的非遗大餐。
节目展示了四川省41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涉及16个市(州)。其中,蜀锦、龚扇等传统手工艺技艺精湛,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绵竹木版年画、自贡灯会等民俗文化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羌族羊皮鼓舞、彝族朵乐荷舞、甘孜踢踏等传统艺术民族风情浓郁;川菜、川酒等天府旅游美食享誉全球。
这些最具巴蜀文化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充分展示了四川独特的文化多样性、交融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充分展现了巴蜀儿女勤劳智慧(如自贡井盐)、精益求精(如竹编、漆器)、不屈不挠(如川江号子)、开放包容(如川菜、川茶)的精神特质。同时,四川非遗也在巴蜀儿女的接续传承和实践中,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融入时代融入生活,绽放出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据了解,近十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非遗保护工作取得非凡成就。全省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3项、省级1132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5人、省级1062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公布为全国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认定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永久落户四川。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巴蜀文化凝聚力影响力。